从反对到支持:一个小区加装电梯的180度转变
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,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。然而,这一惠民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往往遭遇重重阻力。本文将以阳光花园小区为例,讲述居民们从强烈反对到全力支持的心路历程,揭示基层治理中的智慧与温度。
一、矛盾爆发:初闻计划的强烈反对
2021年初,当社区首次提出加装电梯的方案时,阳光花园小区立即炸开了锅。这个建于1998年的老小区共有6栋7层住宅,住户以中老年人为主。
"凭什么要我们出这个钱?"
"施工期间噪音怎么解决?"
"低层住户根本用不上,为什么要分摊费用?"
第一次业主大会上,反对声此起彼伏。以3号楼为例,32户居民中仅有5户表示支持。低层住户王阿姨的话颇具代表性:"我家住二楼,装了电梯对我没好处,还要忍受施工干扰,我坚决不同意!"
二、僵局破解:民主协商找到突破口
面对困局,社区党委没有强行推进,而是成立了由党员、楼组长、业委会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,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"敲门行动"。
- 逐户走访:工作组成员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,挨家挨户听取意见,记录下居民们的真实诉求。
- 方案优化:根据收集到的意见,设计院调整了电梯位置,采用错层入户设计,最大限度减少对低层住户的影响。
- 费用分摊:创新性地提出"阶梯式分摊方案",高层多出、低层少出,一层住户无需承担费用。
三、观念转变:从"要我装"到"我要装"
随着沟通的深入,居民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。
住在6楼的李教授给邻居们算了一笔账:"我今年72岁,按平均寿命算,未来10年可能要上下楼2万次。现在多出点钱,换来的是晚年生活质量。"这番话引起了许多老年住户的共鸣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2楼的张先生主动转变立场:"我母亲腿脚不便,虽然我们住得低,但有了电梯她就能常下楼晒太阳了。"这种换位思考让不少反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。
四、圆满落地:电梯开通后的新生活
2022年10月,阳光花园小区首部电梯正式投入使用。如今,小区6个单元全部完成电梯加装,居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:
• 老年住户活动半径扩大,社交生活明显丰富
• 房产价值平均提升15%-20%
• 邻里关系更加和谐,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新风尚
• 小区整体环境得到改善,物业费收缴率提高到98%
回顾这段历程,社区书记深有感触:"加装电梯不仅是设施改造,更是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。关键是要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人翁。"
结语:
阳光花园小区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城市更新过程中,只要坚持"民事民议民决"的原则,用耐心倾听替代简单行政命令,用创新方案化解利益矛盾,就一定能找到最大公约数,实现从"对抗"到"对话"再到"共赢"的转变。这或许正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解。